GNSS/RTK天线/高精度天线

12年卫星导航行业积累

深圳市红心科技电子有限公司

全国服务热线:

188-2651-7057

新闻资讯

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

装得越高一定越准吗?”——拆解 RTK 天线安装高度的取舍

2025-07-02

1. 为什么高度会左右厘米级精度

RTK 误差里,多路径反射和低仰角遮挡最常见。天线抬高可避开地面、车顶、水面等镜面反射,同时拓宽 10°–15° 低仰角卫星视野,从而提高固定率。Trimble 的基站手册就直言:“把 GNSS 天线尽可能架高,可最大限度削减多路径并扩大发射/接收距离” 。

但抬得过高也有副作用:杆体晃动、倾斜量测误差放大、馈线变长增损、安装与避雷成本上升。更极端的实验甚至发现,在纯净无反射环境里,天线贴地反倒能让码伪距多路径最小化 。因此,最佳高度从不是一个绝对数字,而是场景与环境妥协后的“合理带宽”。

2. 通用底线:先排除“硬伤”

全向视野:理想状态下,天空 360° 至少自地平线起 10° 以上无遮挡。

远离强反射:金属屋顶、玻璃幕墙、水面若无法避开,天线应离其顶面 ≥0.5 m,这是 EUPOS 参考站的明文要求 。

结构稳固:越高越要确保杆塔不产生可观测挠度,否则倾斜误差会吞掉你想赚回来的那几毫米。

3. 场景化高度参考


4. 量高与误差控制

固定高度器具:基站尽量用定尺塔或混凝土墩 + 调平基座,免去每日量高误差。

杆身垂直:移动杆越长越难保持铅垂,务必配双色气泡/惯导倾斜传感器;2° 斜度在 2 m 杆顶会引入 ≈ 7 cm 水平误差。

馈线损耗:同轴每加 10 m,L1 会衰减 1 dB 左右。高度>3 m 时考虑 LMR-400 或主动放大器,保证 C/N₀ 不掉档。

5. 实地验证流程

开阔测试:记录 30 min C/N₀ 均值与多路径指标(MP1/MP2)。抬升或降低 0.5 m 重复一次,选指标最优高度。

动态测试:对比不同高度下的初始化时间、固定率、残差 RMS。

长期监控:固定基站启用周报,观察高程漂移与整周解锁频次,异常往往提示杆体或环境变化。

RTK 天线的安装高度是一门“工程美学”——既要躲开反射,又要守住结构与量高精度。遵循“离反射面至少半米、能看见低仰角卫星、结构稳固可测量”这三条底线,在各自应用场景找到 0.5 – 3 m 之间的平衡点,你就能把那宝贵的厘米稳稳锁住,而不是让风吹杆晃或多路径把精度拐走。